close

看完上一篇後, 你是否也感受到, 
有些公司是多麼精心的規劃以及重視他的行銷活動,
而有些公司卻是形式上的為了做行銷而行銷, 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在於心, 與短視近利的眼光.

以韓系廠商為例, 我們可以發現多從消費者角度思考, 明星, 多媒體, 互動性, 社群關連, 
以及被大家遺忘甚久但他們卻時時刻刻牢記心中的Web2.0機制在其中, 
整個活動完整性很高, 也帶出綜效, 幾乎無懈可擊.

何謂綜效? 這個前幾年被大家廣為討論的名詞, 現今也似乎被遺忘.
以行銷領域來說, 綜效的整合在於預算的規畫下, 
完善運用各種上下游行銷資源, 達成預定的行銷目標, 並檢討獲取回饋.

因此, 會有以下幾件關鍵資源:

  1. 企劃文件(預算規劃,腳本文字,結案報告,回饋建議)
  2. 圖檔資源(3D Ram圖,攝影,與合成,手繪圖像)
  3. 音效資源(配音,作曲,罐頭音樂..)
  4. 影片資源(拍攝,錄影,後製)
  5. 活動執行

而這些資源需要下列系統才能充分運用調整, 並達成預期目標:

  1. 行銷資源分享系統
  2. 媒體曝光統計系統(含預算控制與目標檢視)
  3. 銷售達成檢視系統(ERP)
  4. 全球附載平衡系統
  5. 客服回饋評價系統(CRM)並聯結產品建置系統(BOM達成回饋)

確實執行上述越多項目, 行銷活動越為完整, 越能達成預期效益,
其中的代表就是Samsung.

案例: MY CAMERA STORY
http://www.samsungcamera.com/st50/

從活動標題就可知道她們是從消費者角度思考企劃, 而非公司角度, 
例如: XX公司又贊助活動, XX公司產品品質一流......

ap_F23_20100325093537331.jpg 

ap_F23_20100325093536293.jpg 

Web2.0參與,互動,回饋

a.jpg 

b.jpg 

Samsung 很棒的行銷製作分享案例
http://www.hahaha4u.co.kr/
c.jpg 


台灣電子產業中, 達到全球性企業的公司(扣除代工廠外), 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幾家.
但這些公司國際化的結果, 卻失去了綜效, 換來了平行的在地化行銷.
可是這樣真的對嗎?

各個區域自己做自己的, 跨區索取資源是萬分困難.
也從未跨區討論行銷統合事宜, 並分享彼此經驗.

更糟糕的是, 全球性企業中垂直分向的各部門, 通常也互不流通, 
若有相關事宜相求,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 [這不是我部門負責的事].

種種亂象, 造成的不只是巨大成本損失, 也造成多頭馬車的情形.
再加上跨國文化不同, 各種鬥爭衝突, 除了本土衝突之外, 也加上了土洋衝突.
難怪常有人說, 大公司的職員與公務員無異, 與優秀的小公司相比, 毫無變通性與競爭力可言.

因為, 多做多錯, 少做少錯.
失去縱效的效果, 試問各地區的行銷經費相加, 
難道會比資源統合共用更節省與達成預期效益嗎?

Samsung可以花一筆預算與時間, 製作出精美完整的多媒體, 
再將這些多媒體資源轉換成網站, 平面稿, 電視廣告甚至廣播廣告, 
並統一行銷主軸與品牌形象, 透過行銷資源系統, 將這些行銷資源分享給全球分公司,
翻譯並做在地化微調.

活動完成後, 全球一起檢討行銷效益與銷售達成率, 
並從消費者端獲取回饋, 作為產品的改良與建議.

重點是他還可以領先全球, 第一發佈該類型產品.
而台灣的廠商卻永遠只會說, 來不及了, 先求有再說,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??
為什麼台灣廠商永遠來不及? 永遠追著人家跑???

因為,

亂...................
就像台灣的社會, 亂, 
快, 快, 快, 成了不能做好事, 只能作成事的藉口, 
問題不是出在規畫的全盤性思考嗎? 
不是出在不能充分相信平行專業單位的決策權嗎? 
缺乏計畫, 缺乏系統, 缺乏妥善配置.
缺乏對社會犧牲為眾人謀福利的大我精神.

其實所有行銷問題的背後, 都是習性問題與個性問題.

下一篇我們來談談, 電子產業的行銷核心, 應該是什麼.
然後繼續討論第一篇提到的行銷要素分析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chi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